渝高学会发〔2017〕22号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关于2017-2018年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分支机构:
经专家网上匿名评审,学会学术委员会12月1日会议审议,会长办公会议审定, 12月3日-12月8日对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进行了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予以正式立项。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立项概况
今年课题申报单位共63家;申报总数659项;本科院校364项,高职院校295项。批准立项198项,其中本科院校立项123项,高职高专立项75项;获准立项的课题中重点项目52项,一般项目146项(见附件)。今年我会立项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继续执行重庆市教委《关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相关事项的批复》(渝教高〔2013〕21号),享受市教委批准的市级课题相应的学术地位。
二、经费资助与配套
本次获准立项的项目资助标准为:重点项目每项5000元;一般项目每项2000元。获准立项的单位要切实履行申报时的承诺,按照《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对获得立项资助的课题按不少于1︰1的比例匹配研究经费。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研究指导、督促和检查,强化过程管理,保证项目研究按计划组织实施。
三、经费划拨
各会员单位接到本通知后,各项目负责人及时在我会网站( www.cqgjxh.com)中下载填报《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任务书》,于2018年3月10日前由所在单位课题管理部门统一汇总报送学会秘书处(电子版)。经审查合格后再下拨经费。课题资助经费在《项目任务书》报送后由学会统一拨付至课题所在单位指定账户。
四、开题
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均实行开题报告制度。课题开题报告会由课题所在单位在立项批准后3个月内组织完成。开题前,课题负责人须填写《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书》(简称《开题报告书》),经项目单位审核同意开题后,报学会秘书处备存(电子版)。重点课题开题须有校外专家参与并指导相关有关工作。
五、中期检查
重点课题自批准立项之日起满1年时间,项目主持人应填写《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书》(简称《中期报告书》)(电子版),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签署意见报学会秘书处备存。一般课题由所在单位督促其研究进程,保证课题按期完成。
六、研究周期
学会立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课题研究时间从学会文件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课题研究期限在《课题任务书》中设定(重点课题一般不少于2年;一般课题具体研究期限至少不少于1年)。
七、经费使用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资助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经费开支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经立项单位归口管理部门领导审核、签字后列支。对未按计划完成研究的项目,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收回资助经费,直至取消其项目立项资格。
八、结题验收
课题研究完成后,项目主持人向其所在单位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填写《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结题验收表》(简称《课题结题验收表》),同时提供《课题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研究报告、成果附件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重点课题结题原则上采用会议评审,评审专家须为相关领域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且不少于5人,校外专家至少2人。一般课题可以采用通讯评审。各类项目在本单位结题审查后,纸质材料签署意见并盖公章,及时报送学会秘书处验收并存档。秘书处审查合格通过验收后以公报形式公布结题项目名单并颁发《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证书》。
九、文件下载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任务书》《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渝高学会发[2013]5号)等相关文件和表格请在我会网站“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网”(http://www.cqgjxh.com)高教研究栏目的“课题管理”中下载。
十、其他
经我会批准立项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时须注明“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7XXXX)”。
联系人:刘 颖,电话:63862385;13709430459。
李健苹,电话:63862385;13996311695
特此通知。
2017年12月9日
附件: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附件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表1 重点项目(52项,本科36项,高职16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申报单位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1 |
CQGJ17001A |
西南大学 |
文 琪 |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与师生审美素养评价研究 |
2 |
CQGJ17002A |
西南政法大学 |
陈 伟 |
法学研究生双导师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3 |
CQGJ17003A |
西南政法大学 |
陈翠玉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法律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4 |
CQGJ17004A |
西南政法大学 |
陈怡安 |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市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价研究 |
5 |
CQGJ17005A |
重庆医科大学 |
邓世雄 |
医学院校教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6 |
CQGJ17006A |
重庆医科大学 |
张绍群 |
“医教协同”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效果研究 |
7 |
CQGJ17007A |
重庆医科大学 |
罗天友 |
基于临床思维培养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
8 |
CQGJ17008A |
重庆医科大学 |
罗素新 |
互联网支持下的病例/微课联合教学法在循环系统教学中应用探索 |
9 |
CQGJ17009A |
重庆医科大学 |
李为兵 |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研究生学位考核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应用 |
10 |
CQGJ17010A |
重庆师范大学 |
牟 萍 |
基于大数据和可达性的地方性师范院校生源空间格局现状及优化研究 |
11 |
CQGJ17011A |
重庆师范大学 |
秦国平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数学建模的开放微课程融入教学的改革研究 |
12 |
CQGJ17012A |
重庆师范大学 |
杜家廷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庆市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
13 |
CQGJ17013A |
重庆邮电大学 |
林金朝 |
教育信息化支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及实践 |
14 |
CQGJ17014A |
重庆交通大学 |
彭秀芳 |
以生为本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15 |
CQGJ17015A |
重庆交通大学 |
张晓平 |
“一带一路”视域下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
16 |
CQGJ17016A |
重庆交通大学 |
陈雪钧 |
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重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研究 |
17 |
CQGJ17017A |
重庆工商大学 |
李 虹 |
高校跨学科跨专业通识实验课游戏智库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
18 |
CQGJ17018A |
重庆工商大学 |
詹 川 |
基于招聘大数据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及实践 |
19 |
CQGJ17019A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钟谟智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
20 |
CQGJ17020A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刘 耀 |
“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政府简政放权行为的研究 |
21 |
CQGJ17021A |
重庆理工大学 |
文 洁 |
需求导向下的重庆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
22 |
CQGJ17022A |
重庆理工大学 |
蒋东荣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
23 |
CQGJ17023A |
重庆理工大学 |
邹 媛 |
创新驱动: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研究 |
24 |
CQGJ17024A |
重庆三峡学院 |
薛 娟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美育改革与建设研究 |
25 |
CQGJ17025A |
重庆三峡学院 |
李洪兵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
26 |
CQGJ17026A |
重庆三峡学院 |
罗卫敏 |
“互联网+”背景下实验教学网络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为例 |
27 |
CQGJ17027A |
重庆文理学院 |
雷璐荣 |
创新采访与写作:全媒体视域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28 |
CQGJ17028A |
长江师范学院 |
刘 筱 |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高校国际合作研究 |
29 |
CQGJ17029A |
长江师范学院 |
曾咏辉 |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30 |
CQGJ17030A |
长江师范学院 |
张红兵 |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
31 |
CQGJ17031A |
重庆科技学院 |
吕俊杰 |
重庆高校冶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32 |
CQGJ17032A |
重庆科技学院 |
万 玺 |
SPOC课程开发、建设、运行与评价:基于《企业绿色管理》SPOC的实证研究 |
33 |
CQGJ17033A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李采丰 |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
34 |
CQGJ17034A |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
刘贵容 |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35 |
CQGJ17035A |
陆军军医大学 |
黄建军 |
院校推进整合医学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
36 |
CQGJ17036A |
陆军军医大学 |
秦宇彤 |
临床医学本科生专业课程阶段自我调节学习的管理模型研究 |
37 |
CQGJ17037A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曾 春 |
"校企互嵌、创赛并举"的信息类专业双创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38 |
CQGJ17038A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王清江 |
基于校企联合双导师的轨道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 |
39 |
CQGJ17039A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兰作平 |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医药院校中高本有机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
40 |
CQGJ17040A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陈 良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研究 |
41 |
CQGJ17041A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陈 杰 |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42 |
CQGJ17042A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屈昌辉 |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
43 |
CQGJ17043A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邱 云 |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
44 |
CQGJ17044A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丁志强 |
重庆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研究 |
45 |
CQGJ17045A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杨智勇 |
混合所有制现代职业院校研究与实践 |
46 |
CQGJ17046A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邹劲松 |
高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水务管理信息化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 |
47 |
CQGJ17047A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郭光亮 |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改革的治理机制设计及实践探索 |
48 |
CQGJ17048A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李 乐 |
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的高职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
49 |
CQGJ17049A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胡 莉 |
基于模块课程构架下的高职学分制模式探索与构建 |
50 |
CQGJ17050A |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
孙俊霞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实践探索研究 |
51 |
CQGJ17051A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赵 雷 |
“工业4.0”时代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52 |
CQGJ17052A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羊英姿 |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表2 一般项目(146项,本科87项,高职59项)
序号 |
项目编号 |
申报单位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1 |
CQGJ17053B |
西南大学 |
叶泽洲 |
高等学校“补偿性”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
2 |
CQGJ17054B |
西南政法大学 |
张晓君 |
中国涉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3 |
CQGJ17055B |
西南政法大学 |
罗丽琳 |
重庆市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
4 |
CQGJ17056B |
西南政法大学 |
葛 静 |
“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法+商+税”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研究 |
5 |
CQGJ17057B |
西南政法大学 |
鲁钊阳 |
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金融学本科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
6 |
CQGJ17058B |
西南政法大学 |
高 昊 |
“互联网+“时代非正式学习的环境和策略研究 |
7 |
CQGJ17059B |
西南政法大学 |
潘 俊 |
“互联网+”背景下人权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8 |
CQGJ17060B |
西南政法大学 |
朱福勇 |
“双创”语境下法学教学“三维一体化”改革研究 |
9 |
CQGJ17061B |
重庆医科大学 |
漆洪波 |
基于云存储的妇产科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
10 |
CQGJ17062B |
重庆医科大学 |
胡 柯 |
“互联网+”时代MOOC在眼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
11 |
CQGJ17063B |
重庆医科大学 |
邓红梅 |
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信息化实践研究 |
12 |
CQGJ17064B |
重庆医科大学 |
殷 樱 |
康复治疗学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
13 |
CQGJ17065B |
重庆医科大学 |
何 泉 |
《心电图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14 |
CQGJ17066B |
重庆师范大学 |
汪定国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5 |
CQGJ17067B |
重庆师范大学 |
杨雨浓 |
融合深度学习和概率编程的高校课堂表情状态研究 |
16 |
CQGJ17068B |
重庆师范大学 |
景娜娜 |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大一英语写作教学诊断研究 |
17 |
CQGJ17069B |
重庆师范大学 |
黄勇军 |
移动新媒体在大学课堂的规制与应用研究 |
18 |
CQGJ17070B |
重庆师范大学 |
高 松 |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
19 |
CQGJ17071B |
重庆师范大学 |
朱 琳 |
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人才分向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20 |
CQGJ17072B |
重庆师范大学 |
毛 霞 |
新高考背景下师范院校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衔接一体化研究 |
21 |
CQGJ17073B |
重庆邮电大学 |
李盛竹 |
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 |
22 |
CQGJ17074B |
重庆邮电大学 |
程桂龙 |
非传统安全视阈下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
23 |
CQGJ17075B |
重庆邮电大学 |
张 念 |
高校邮政物流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发展需求融合模式研究 |
24 |
CQGJ17076B |
重庆交通大学 |
魏 艳 |
“一带一路”对重庆高校国际化策略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
25 |
CQGJ17077B |
重庆交通大学 |
郑国玉 |
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连接模式研究 |
26 |
CQGJ17078B |
重庆交通大学 |
方 勇 |
“新工科”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
27 |
CQGJ17079B |
重庆交通大学 |
刘名武 |
课程教学驱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28 |
CQGJ17080B |
重庆交通大学 |
杨既福 |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 |
29 |
CQGJ17081B |
重庆交通大学 |
杨先英 |
国际化视域下高校“双创”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30 |
CQGJ17082B |
重庆工商大学 |
宋明江 |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
31 |
CQGJ17083B |
重庆工商大学 |
张婉君 |
依托翻转课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型考核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2 |
CQGJ17084B |
重庆工商大学 |
唐国锋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
33 |
CQGJ17085B |
重庆工商大学 |
孙 峰 |
全域智慧旅游建设背景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
34 |
CQGJ17086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司俊峰 |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重庆高校内部学术治理体系变革研究 |
35 |
CQGJ17087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郑秀敏 |
国际化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36 |
CQGJ17088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程 波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37 |
CQGJ17089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方晓田 |
协同治理视角下重庆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
38 |
CQGJ17090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王 琥 |
CDIO理念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39 |
CQGJ17091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周思邑 |
创新创业视角下《领事与侨务》跨学科实验课程体系研究 |
40 |
CQGJ17092B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朱 斌 |
服务“一带一路”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
41 |
CQGJ17093B |
四川美术学院 |
周宗凯 |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庆高校应用转型思考研究 |
42 |
CQGJ17094B |
四川美术学院 |
谢 飞 |
基于“校本课程平台”的艺术院校网络教学机制研究与实践 |
43 |
CQGJ17095B |
四川美术学院 |
陈 静 |
实验性漆器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
44 |
CQGJ17096B |
重庆理工大学 |
刘 伟 |
基于MOOC模式的现代电力系统全景虚拟平台构建研究 |
45 |
CQGJ17097B |
重庆理工大学 |
刘丽伟 |
高校战略规划执行力提升策略研究 |
46 |
CQGJ17098B |
重庆理工大学 |
姚璐璐 |
基于经管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商务英语实践能力之“CPTT”培养模式研究 |
47 |
CQGJ17099B |
重庆理工大学 |
张 杰 |
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
48 |
CQGJ17100B |
重庆三峡学院 |
余先伦 |
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构主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49 |
CQGJ17101B |
重庆三峡学院 |
童洪志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政策组合对地方高校科研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
50 |
CQGJ17102B |
重庆三峡学院 |
左都全 |
构建“众创”平台,基于“双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实践与探索——以工程设计类专业为例 |
51 |
CQGJ17103B |
重庆三峡学院 |
罗红卫 |
基于企业运行模式下的高校管理类课程群课堂教学机制设计及其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
52 |
CQGJ17104B |
重庆三峡学院 |
郑 丹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MOOC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53 |
CQGJ17105B |
重庆文理学院 |
张海生 |
我国高校“新工科”的建设模式与分类发展研究 |
54 |
CQGJ17106B |
重庆文理学院 |
王竞一 |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机理及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
55 |
CQGJ17107B |
重庆文理学院 |
孙雪峰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模式构建研究 |
56 |
CQGJ17108B |
重庆文理学院 |
潘俊杰 |
基于共享理念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育新模式研究 |
57 |
CQGJ17109B |
重庆文理学院 |
牟 芷 |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
58 |
CQGJ17110B |
长江师范学院 |
包莉秋 |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美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59 |
CQGJ17111B |
长江师范学院 |
冉陆荣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研究 |
60 |
CQGJ17112B |
长江师范学院 |
苏 敏 |
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与探索 |
61 |
CQGJ17113B |
长江师范学院 |
陈国鹏 |
“互联网+”视角下重庆市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路径构建和协调机制研究 |
62 |
CQGJ17114B |
长江师范学院 |
胡俊飞 |
融马克思主义研习于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63 |
CQGJ17115B |
重庆科技学院 |
钟昆明 |
地方本科高校地质类新工科关键要素研究 |
64 |
CQGJ17116B |
重庆科技学院 |
葛继科 |
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
65 |
CQGJ17117B |
重庆科技学院 |
罗晓东 |
基于“互联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
66 |
CQGJ17118B |
重庆科技学院 |
耿富云 |
重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67 |
CQGJ17119B |
重庆科技学院 |
卜长明 |
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 |
68 |
CQGJ17120B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罗 飞 |
“互联网+VR”公共影视艺术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
69 |
CQGJ17121B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王 丽 |
“互联网+”背景下重庆高校美学课程教学研究 |
70 |
CQGJ17122B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魏 婷 |
基于情绪智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及实践体系研究 |
71 |
CQGJ17123B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张 蕴 |
MOOC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72 |
CQGJ17124B |
重庆警察学院 |
马永坤 |
公安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
73 |
CQGJ17125B |
陆军军医大学 |
熊加祥 |
以干细胞知识为载体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
74 |
CQGJ17126B |
陆军军医大学 |
王艳艳 |
医学本科生“临床遗传学”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
75 |
CQGJ17127B |
陆军军医大学 |
赵 卓 |
基于自主创新的生物技术制药产学研教学案例库及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
76 |
CQGJ17128B |
陆军军医大学 |
王宗华 |
高校大学生《灾害自救互救技术》通识课程的构建及教学实践研究 |
77 |
CQGJ17129B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唐 茜 |
基于特色小镇建设促进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
78 |
CQGJ17130B |
重庆工程学院 |
塔怀红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手绘效果图》课程为例 |
79 |
CQGJ17131B |
重庆工程学院 |
郭 英 |
基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
80 |
CQGJ17132B |
重庆工程学院 |
王 娟 |
立足新工科面向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汽车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
81 |
CQGJ17133B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王 萌 |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
82 |
CQGJ17134B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陈海霞 |
重庆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式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83 |
CQGJ17135B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吴玉梅 |
“互联网+”下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84 |
CQGJ17136B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
刘佰昌 |
双创时代独立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以重庆校区为例 |
85 |
CQGJ17137B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毕孝儒 |
大学生发展需求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
86 |
CQGJ17138B |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
李文娟 |
应用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 |
87 |
CQGJ17139B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邵景奎 |
应用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研究 |
88 |
CQGJ17140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刘茂玲 |
“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 |
89 |
CQGJ17141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蔡 茜 |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双分”混合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90 |
CQGJ17142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胡万达 |
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
91 |
CQGJ17143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黄 翔 |
混合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机制研究与实践 |
92 |
CQGJ17144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王 嵋 |
基于现代学徒制框架下探索交互媒介对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以梁平三绝为例 |
93 |
CQGJ17145B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刘 波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高职房地产法规课程为例 |
94 |
CQGJ17146B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曹 坚 |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 |
95 |
CQGJ17147B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熊携迪 |
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在电力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
96 |
CQGJ17148B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王 卉 |
MOOC平台在普及社区孕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中的应用研究 |
97 |
CQGJ17149B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张永慧 |
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
98 |
CQGJ17150B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周 靖 |
高职高专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
99 |
CQGJ17151B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何 坪 |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
100 |
CQGJ17152B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邓庆华 |
基于新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高职高专《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
101 |
CQGJ17153B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吴正吉 |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研究 |
102 |
CQGJ17154B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吴 隽 |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103 |
CQGJ17155B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张 钰 |
工匠精神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创新发展研究 |
104 |
CQGJ17156B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徐小辉 |
“互联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105 |
CQGJ17157B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陈艳丽 |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艺术院系辅导员工作研究 |
106 |
CQGJ17158B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骆剑华 |
高职院校财税专业实训课程“1+3”教学模式应用与研究 |
107 |
CQGJ17159B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乌洪杰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
108 |
CQGJ17160B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谌 夏 |
以行业大数据分析为需求导向的差异化电子信息高职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
109 |
CQGJ17161B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缪晓宾 |
高等职业教育中“互联网+”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研究 |
110 |
CQGJ17162B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何乾坤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精准扶贫路径探索 |
111 |
CQGJ17163B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赵 坚 |
高职教育专业对接产业促进机制研究 |
112 |
CQGJ17164B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辜川毅 |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
113 |
CQGJ17165B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牟 婷 |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英语“微课”+“BYOD”教学研究与实践 |
114 |
CQGJ17166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吴 兰 |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运用研究——以眼动实验对服装类互联网企业影响因素研究为载体 |
115 |
CQGJ17167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叶晓霞 |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构成艺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实践研究 |
116 |
CQGJ17168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游普元 |
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
117 |
CQGJ17169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段筱箫 |
“一带一路”国际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发展研究 |
118 |
CQGJ17170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骆大勇 |
“互联网+”时代增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研究 |
119 |
CQGJ17171B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冯廷灿 |
高职“双师型”教师标准研究 |
120 |
CQGJ17172B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吴渝玲 |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121 |
CQGJ17173B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卓春英 |
“一带一路”渝部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对接产业促进机制研究 |
122 |
CQGJ17174B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徐 健 |
区域共享型市级专业实训基地标准研究——以重庆水电职院中央财政支持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例 |
123 |
CQGJ17175B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刘仲全 |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的制度创新研究 |
124 |
CQGJ17176B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范凌云 |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研究 |
125 |
CQGJ17177B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黄 雪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绘本教育理论与欣赏教学模式研究 |
126 |
CQGJ17178B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张志平 |
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及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
127 |
CQGJ17179B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颜 勤 |
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研究 |
128 |
CQGJ17180B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王丽英 |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钢结构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
129 |
CQGJ17181B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张春丽 |
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高职专业建设监测与评价研究 |
130 |
CQGJ17182B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周占富 |
“‘国赛’机制下分组竞赛”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核心实训课程为例 |
131 |
CQGJ17183B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陈本寿 |
从供给侧角度基于MES模块教学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 |
132 |
CQGJ17184B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吕春丽 |
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
133 |
CQGJ17185B |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梁元杰 |
高职院校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134 |
CQGJ17186B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江 凤 |
重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
135 |
CQGJ17187B |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
叶颖娟 |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研究 |
136 |
CQGJ17188B |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
张庆月 |
互联网技术与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及应用探索 |
137 |
CQGJ17189B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张 华 |
“互联网+”背景下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训教学研究 |
138 |
CQGJ17190B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
袁明兰 |
基于建构主义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139 |
CQGJ17191B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
梁秋爽 |
基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140 |
CQGJ17192B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刘 云 |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
141 |
CQGJ17193B |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
陈汉林 |
基于CDIO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142 |
CQGJ17194B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王 岩 |
通识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
143 |
CQGJ17195B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崔利宾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
144 |
CQGJ17196B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
邹 雄 |
高职院校轨道运营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145 |
CQGJ17197B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游祖元 |
基于互动直播和在线学习的校级课程共享探索与实践 |
146 |
CQGJ17198B |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
尹明锂 |
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北汽银翔班”为例 |
- 上一篇: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
- 下一篇:没有了